9月26日上午,2014级新生军训团在训练场组织进行战场营救伤员、头部包扎、骨折包扎、心肺复苏、担架运送伤员等科目训练。

防空袭疏散和战场救护演练现场
10点45分,防空袭警报在训练场上空摇响。军训团团长立即发出“敌袭!组织疏散!”的命令,正在组织训练的学生军训团各班级在教官的指挥下,按照防空袭疏散隐蔽和遮蔽的动作要求,迅速疏散到训练场附近的树林,沟渠等地形进行隐蔽。

学校医务人员进行战伤救护演示1

学校医务人员进行战伤救护演示2
警报解除后,校健康中心医生来到训练场地开始进行战伤救护演示。首先进行了急救与心肺复苏的演示。连金霞医生利用准备好的模拟人道具,首先进行了意识判断,在复苏体位对心脏首轮按压了30下。在检查口腔无异物后,打开“伤员”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并随即进行第二轮心脏按压。最后通过检查,“伤员”的意识成功恢复。在医生演示后,参训学员纷纷上前进行近距离观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了实际训练。
随后,连金霞医生和施莹医生将隐蔽过程中手臂受伤、头部受伤、骨折的“伤员”进行包扎、止血、骨折固定。“伤情”严重的“伤员”,在进行了头部、单肩的简单包扎后,“重伤员”被抬上担架转移到了“后方医院”,由医生进行胸腔及手臂等骨折部位的包扎。
今年,学校按照《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在高校和普通高中学生中开展人民防空教育的实施意见》通知要求,将人民防空知识教育纳入新生军训科目,对新生军训突出了战伤救护的内容,要求每个新生熟练掌握,并列入军事训练考核范围,确保军训学生掌握“战伤救护”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