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2日,乡村振兴战略“围头模式”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在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举行。福建省劳动模范,晋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围头村党委书记洪水平,厦门华厦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键,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党委书记占婉虹及围头村两委成员、村党委六大党支部书记、村党务和村务工作者代表,潮乐村两委成员与党员代表和厦门华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围头村党委宣传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吴宏霈主持。
研讨会现场
在专题报告环节,福建省劳动模范,晋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围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水平作《振兴围头·二次创业——乡村振兴的“围头模式”与围头实践》主题报告。报告围绕“振兴围头·二次创业”的方向标、路线图和时间表和“一年一台阶,五年一跨越,十年初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二十年全力打造海峡名村”目标,系统阐述围头村坚持“讲政治,抓党建;讲文明,抓文化;讲发展,抓产业”,依托“哨所党建“五五工程”、基层治理与邻里服务的“三三制原则”、“四个二”的工作机制,将“传承、传播,创新、创业”贯穿于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的围头模式的全过程。
福建省劳动模范,晋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围头村党委书记、
村委会主任洪水平(中)作报告
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党委占婉虹书记介绍了潮乐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家园建设"功能、绿化、造型"三统一",生态、景观、风格"三协调的乡村振兴路径,并向围头村和华厦马克思主义学院赠送了有关书籍。
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党委占婉虹书记(中)向围头村和华厦马克思主义学院赠送书籍
在交流发言环节,华厦学院党委宣传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作题为《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围头模式”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报告从美丽的围头、英雄的围头、希望的围头出发,阐释“围头精神”是“大思政”教育的精神财富,“围头实践”所取得的成就是“大思政”教育的宝贵素材,“围头速度”“围头价值”是“大思政”教育的不竭动力。
华厦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作交流发言
在签约揭牌环节,华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围头村进行签约揭牌,共建思想者讲堂(初心讲坛)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这是我校落实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因地、因校制宜使用教育资源,汇聚教育力量,进行村校(院)共建“大思政平台”、建设“大思政课堂”、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尝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心设计研学实践线路和课程,确保实践育人常态化、育人效果长效化。
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孙键与围头村党委书记洪水平(左)签约共建思想者讲堂(初心讲坛)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围头村党委书记洪水平(左二)与围头村党委组织委员洪丹晶(右二)共同为思想者讲堂(初心讲坛)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互赠礼品
校(院)村与会人员合影
教学展示环节,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东星、钟丽宁2位老师分别以“碟变之路:从农村到乡村的跨越与乡村振兴的系统思维”“如何成就出彩人生——“海岸青松”安业民的故事”为题进行教学展示,围头村党委书记洪水平对课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予以充分的肯定。
思政课教师进的教学展示与洪水平书记的点评
活动结束后,思政课教师开展“英雄的围头·美丽的围头·希望的围头”主题研学实践活动,瞻仰安业民烈士纪念碑,增强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责任意识;参观村史馆、毓秀楼、党建长廊、“八·二三”战地公园、围头双拥公园、围头台湾青年创客驿站、海峡水产养殖基地,切实体悟围头模式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本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将思政课教师的研学实践活动与工会活动深入融合,进而丰富校(院)文化生活,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开创学校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链接:海峡第一村·围头村简介
金井镇围头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东南沿海围头半岛突出部,面积3平方公里,海岸线绵延6500米,距离台湾省台中市92海里,与大金门岛相距仅5.2海里,是祖国大陆距离大金门岛最近的渔村。在一九五八年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中,围头村300多位党员和民兵踊跃支前参战,涌现出“烈火金刚”海军英雄安业民烈士等战斗英雄和“战地小老虎”民兵英模洪建财等支前参战功臣以及蔡荷抖“全家兵”等一批红色家庭。一个排、两个班荣立集体三等功,66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7人晋京受表彰,“英雄的围头民兵”一时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陈毅、杨成武、迟浩田等近200位将帅的足迹,围头也由此被誉为“英雄的围头”和“海峡炮战第一村”。
这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村落围头村,素以“英雄的围头”“美丽的围头”而闻名中外。从1949年的“海防前线第一村”、1958年的“海峡炮战第一村”、1979年的“海上贸易第一村”、1992年的“两岸通婚第一村”、2018年的“金门通水第一村”,到如今的“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第一村”,被誉为福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海峡第一村”。围头的变化被媒体誉为“围头精神、围头模式、围头速度”,相关报道内容达2000多篇次。2007年以来,围头村累计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考察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最美渔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鲍鱼)、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等29项“国字号”荣誉和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福建省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等100多项省市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