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学校举办数字论坛(第1期)·绿色论坛(第3期)主题活动。本次论坛主题是“AI赋能 智领未来”。学校党委书记徐志怀,校长谢增鸿,副校长雷蕴奇,纪委书记、副校长唐维萍出席论坛。论坛由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孙键主持。

学校校长谢增鸿作主题报告
论坛伊始,校长谢增鸿做题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守正与创新”的专题报告,为师生讲授思政大课。报告从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优势,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影响,人工智能时代应坚持以人为本等方面入手,阐释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报告指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模仿人类认知和决策方式的技术工具,正逐步渗透各行各业,其中教育领域也在这场技术变革中迎来了重大转型。人工智能已开启教育变革之门,其与教育的深度融入,正在重塑教育的价值链条,孕育着教育公平的未来图景,助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报告强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守正与创新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要坚持应用导向,以深度应用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治理整体性变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和智能向善,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思考判断能力、实践能力,进而深化数字素养教育,为促进建设伦理规范的数字化社会作出贡献,努力把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创造性的融合在一起,办出学校的新特色、新优势。

在“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专题展示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姜澜和郑静二位教师分别以“从‘键对键’到‘心连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守正与创新”和“从‘数字移民’到‘数字向导’——数值技术重构思政课堂路径探索”为题进行教学展示,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姜澜进行分享展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郑静进行分享展示
在“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深化数字素养的培育与养成”主题分享环节。2022级机器人工程专业蓝淇婷和2022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郑婧两位学生分别以“以数字素养为翼,在人工智能时代书写青年使命”“人工智能时代:会展专业课程赋能,培育数字素养新优势”为主题进行分享。她们表示,在人类数字文明新时代,将进一步深化数字素养的培育和养成,乘着AI的羽翼翱翔,在发展的新赛道上,塑造新优势,飞向属于当代中国青年的星辰大海。

2022级机器人工程专业蓝淇婷进行主题分享

2022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郑婧进行主题分享
随后,与会校领导从智慧课程建设的角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趋势展望和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的高度对师生的展示与分享进行点评,并围绕“AI赋能 智领未来”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进行深入研讨。

唐维萍副校长进行点评并做研讨发言
唐维萍副校长强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加强课程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重心要从“学知识”向“强能力”转变,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术,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互动式的教学环境,深化混合式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师内容创新性优化,打造智慧课程,构建“师-生-机”共同体。

雷蕴奇副校长进行点评并做研讨发言
雷蕴奇副校长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建共享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将成为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塑造教育新范式和新形态。在教育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要遵循“伦理先行”原则,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伦理治理和技术监管,让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中作出应有贡献。

校党委书记徐志怀进行研讨发言并做总结讲话
校党委书记徐志怀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人工智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定位、方向、方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一要坚持人工智能赋能,开拓创新,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释放和激活人工智能变革教育的潜力,构建智能时代教育新形态。二要坚持人工智能赋魂,坚守初心。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始终坚持服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不动摇。三要坚持赋能与赋魂的辩证统一。要培养更多既“懂技术”,又“懂教育”,更“懂人心”的教师,提升智能时代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能营造一个共生、共学、共研、共创的未来教育新格局。

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孙键主持论坛
本次论坛由校党委宣传部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全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班230多名学生骨干和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会议。这是学校领导讲授思政课、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备课,和青年学生同频共振、深入交流,师生同上“AI赋能 智领未来”大思政课的一次实践。下一步,学校深入推动课程、教学数字化改革,完善知识图谱、建设能力图谱,深化教育大模型的应用,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